自古以来,甘肃便是一个多地震带,地震灾害频发,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,近年来,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房改造工作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一、政策背景
近年来,我国地震灾害频发,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,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房改造工作,将抗震房改造纳入国家战略。甘肃省作为地震多发区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出台了一系列抗震房改造政策。
二、政策内容
1. 改造范围
甘肃省抗震房改造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。农村地区主要针对老旧房屋、危房和地震易发地区的房屋进行改造;城镇地区则针对老旧小区、危房和地震易发地区的住宅进行改造。
2. 改造标准
甘肃省抗震房改造政策要求改造后的房屋必须满足抗震设防要求,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。具体标准如下:
(1)农村地区: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,房屋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。
(2)城镇地区: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,房屋抗震等级不低于三级。
3. 改造资金
甘肃省抗震房改造政策规定,改造资金由中央财政、省级财政、市县财政和农户自筹共同承担。其中,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地区改造给予适当补贴,对城镇地区改造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。
4. 改造程序
甘肃省抗震房改造政策明确了改造程序,包括申请、审批、实施、验收等环节。具体如下:
(1)申请:由农户提出改造申请,村(社区)进行初步审核。
(2)审批:县级政府负责审批改造项目。
(3)实施:由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改造。
(4)验收:改造完成后,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。
三、政策效果
自抗震房改造政策实施以来,甘肃省各地纷纷开展抗震房改造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以下是部分成果:
1.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。改造后的房屋抗震性能显著提升,有效降低了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。
2. 改善了农村地区住房条件。农村地区老旧房屋、危房得到了有效治理,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。
3.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。抗震房改造政策推动了城镇地区老旧小区改造,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。
甘肃省抗震房改造政策在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安全、改善住房条件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甘肃省将继续加大抗震房改造力度,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。
引用权威资料:
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房改造工作的意见》(甘政办发〔2017〕57号)
《关于推进农村抗震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6〕77号)
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6〕63号)